找到相关内容102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激进与保守(2)

    反而日益激化。先有闽南佛学院的《现代僧伽》杂志发表文章,揭露黄健六皈依师、江浙丛林长老之首领谛闲十六年前的得意之作《金刚经新疏》,实为清溥畹经疏之抄袭;接着,有署名谛闲之弟子释大觉、慧空、静心、朗照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4461705.html
  • 研究生读佛笔记

    静心就很不错了。但六祖的事迹时时都在开导着我们,指引我们去体悟自己那心灵潜藏的“真如本性”。  五、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  ——读《金刚经》有感  在没在接触佛教之前,自己时常就像...

    北邙山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2661751.html
  • 正信偈真髓·正信偈讲赞(1)

    咐嘱弥陀名”。  “如来(释尊)如实言”,指阿弥陀如来的本愿。除名号所具的真实功德外,并无真实的利益可言。大家若静心的思惟,反观自身的罪恶深重,无智无能,即能明白佛的慈悲,深广无涯底。桂利剑老师说法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261812.html
  • 禅之起缘——《楞伽经》和《金刚经》

    证法,从本质上说是《楞伽经》里的“如来藏”法门,“如来禅”就是“如来藏禅”。  如来藏,或名如来界,或名佛性,自性清静心等。此“界”,是生死流转与涅般还灭的根本依。  《楞伽经》的性质,实际上是对佛法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0161966.html
  • 山水诗情,佛理禅机——王维山水诗禅境初探

    顽固的封建秩序相抗衡,何况禅宗在理性上并不主张反叛,在感性上也并不真正主张放纵,而是主张“静心”、“觉悟”,它所昭示的不触动现存秩序的自由精神,与士大夫尚存的本能的自由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是合拍的。佛教...

    石彦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162024.html
  • 从修行到消费─台湾录音佛教音乐之研究

    高雄:南星,录音带编号:TB5013。(未注明年代)  自在梵呗组制作,《国语念佛静心曲──南无香云盖摩诃萨》,高雄:南星,录音带编号:TD7101。(未注明年代)  妙耿制作,《古筝赞佛曲系列》试听片...

    林美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3962076.html
  • 心悟者的生命文化观——身心宇宙空灵法相融

    ,为净化社会环境、推进人类多一分贡献。“万病皆心发”,很多心性的疾病,因心欲而生,因烦恼而生。空灵通过“素心”,“空心”、“静心”、“安心”,达到“心清水现月、意定天无云”这种境界,就会没有烦恼,就会...年龄增长,仍保持“具白亦红研妙童子相的年轻美。身体变得更加柔和,返老还童。坚持修持者,可使心圆满就是能保持一颗尊贵的“平常心”。密宗大圆满通过空心、素心、静心、养心、的修持,达到平常心的心态。能正确对待...

    乌金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362459.html
  • 进庙拜菩萨 应作如是观

    没有成道,明白苦行不是成道的方法。于是放弃了苦行,接受牧羊女供养的乳糜。恢复体力后,到菩提伽耶村,用吉祥草铺成座位,盘腿打坐,端身正念,静心默照,思惟解脱之道。四十九天后,在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,豁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5962629.html
  • 菩提之心 葛藤之根

    静心地住在小茅棚里,倒是皆大欢喜,可是问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。此时她的父母并不知晓她已身居此地,更不知晓自己的女儿再也没有了那头乌黑亮丽的秀发,而是一个白生生的光头,她的名字也由雷勋凤变成了“常静”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0863069.html
  • 宇宙论与禅定:从《起世经》到大乘佛学

    比丘静心达到四禅后,其心已极其纯净,可以胜任各种任务:得智而知心—身相依;造意生身;得神通(神变(iddhi)或其它的能力,有时亦称“更高的智慧”(abhinna神通)。最终倾注其心证得漏尽智,知苦、...

    (英国) Rupert Gethin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0663105.html